中國人均國民收入首破1萬美元意味著什么?相關解讀(2)
恩格爾系數明顯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19年,我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8.2%,連續八年下降,已達到聯合國20%—30%的富足標準。隨著小康社會建設不斷推進,我國居民物質生活水平持續改善。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明顯提高。2019年,全國居民每百戶洗衣機、電冰箱(柜)、空調擁有量分別達到96.0臺、100.9臺和115.6臺,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達到35.3輛。農村基礎設施大幅改善。2017年,我國農村享有基本飲用水服務人口比例和享有基本衛生服務人口比例分別達到86.2%和76.4%,高于85.6%和61.6%的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2018年,農村地區通電率達到100%,高于87.2%的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國民身體素質全面增強,主要健康指標優于世界平均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人民身體健康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加快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我國國民身體素質顯著增強,主要健康指標優于世界平均水平。預期壽命大幅提升。2018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6.7歲,較2000年提高5.3歲,分別比世界和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4.1歲和1.4歲。嬰兒死亡率顯著降低。2018年,我國嬰兒死亡率為7.4‰,較2000年降低22.7個千分點,分別比世界和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低21.5和3.4個千分點。孕產婦死亡率降至較低水平。2017年,我國孕產婦死亡率從2000年的59/10萬下降到29/10萬,顯著低于世界211/10萬和中等偏上收入國家57/10萬的平均水平。
國民文化素質持續提升,基礎教育普及程度達到世界中上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改革向縱深推進,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人民對教育獲得感不斷增強。預期受教育年限大幅提升。2018年,我國預期受教育年限為13.9年,高于12.7年的世界平均水平,較2000年提高4.3年,為同期提升幅度最大的國家之一。中小學教育普及率明顯提高。2019年,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4.8%,義務教育普及程度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從2000年的42.8%提高到2019年的89.5%,超過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建成世界最大規模高等教育體系。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00年的12.5%提高到51.6%,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超過4000萬人,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
信息化生活日趨普及,形成全球最大互聯網市場。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網絡強國、寬帶中國、“互聯網+”行動等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數字經濟、“三新”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居民在享受信息化發展成果上有了更多獲得感。移動電話用戶規模居世界第一。2018年,我國移動電話用戶數達到16.5億戶,用戶規模居世界第一;每百人擁有移動電話115.5部,高于106.4部的世界平均水平。網民規模不斷壯大。2017年,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4.3%,較2000年提高52.5個百分點,高于49.7%的世界平均水平;2018年,固定寬帶用戶規模達到4.1億戶,較2000年的2.3萬戶明顯增加。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隨著互聯網在線購物等消費新業態的蓬勃發展,我國快遞行業服務能力不斷增強。2019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到635.2億件,自2014年首次超越美國以來連續六年保持世界第一;年人均快遞使用量為45.4件,年人均快遞支出535.5元,均保持較快增長。
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貧困發生率已低于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按照世界銀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國際貧困標準,2002年我國貧困發生率達到31.7%,高于25.5%的世界平均水平,是為數不多的貧困發生率超過30%的國家之一;2011年,我國貧困發生率降至7.9%,低于13.7%的世界平均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脫貧攻堅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按照世界銀行標準,2016年我國貧困發生率進一步降至0.5%,低于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我國作為全球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歷史性成就,已經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但目前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必須加快補上,疫情沖擊對民生改善的影響亟待克服。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聚焦短板弱項,實施精準攻堅,促進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質量不斷改善,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