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大宗交易后股價會暴漲嗎?大宗交易怎么操作
低位大宗交易后股價會暴漲嗎?
大宗交易
在深港通、地產金融行業回暖的預期下,推動上證指數上周一大漲2.44%,大宗交易成交額規模也隨之水漲船高,大宗交易額達到115.4億元以上,成為數周以來新高。大宗交易市場如此生機勃勃,似乎是件好事,但對絕大多數個人投資者來說,這樣的虛假繁榮并不是好現象。因為這個特殊的證券"批發"市場,絕對是機構投資者們的專屬領地。主力低位補倉、高位出貨,還順便拿到了便宜籌碼;機構間"對倒",可以做到"天衣無縫";再加上終于可以在大宗交易市場上減持的"大小非"們,這個市場確實火爆了,但卻苦了二級市場上的中小投資者們。
1 借道減持
大宗交易市場不過是"大小非"們借道減持的一個中轉站而已。由于大宗交易在交易所市場完成,而且"大小非"大多采用券商托管的方式進行交易,只要雙方協商好價格便可交易,這就使得大宗交易又多了一些門道。即"大小非"們先通過大宗交易系統將限售股賣給中介,中介再找下家或直接在二級市場上減持。低折扣、高回扣是業內比較流行的做法,所謂低折扣、高回扣就是買賣雙方在私底下約定一個交易價格,同時再約定一個在大宗交易平臺的交易價格。真實的價格會遠遠低于大宗交易平臺的價格,這里的差價就是中介的利潤。
2 誘多出貨
大宗交易市場逐漸火爆的情況下,也有部分聰明的主力資金逢高設套,吸引投資者跟風,從而達到順利出貨的目的。一些投資者喜歡看K線,結合成交量分析并跟莊獲利,然而現在不靈了,莊家在大宗交易平臺補倉、攤薄成本,往往價格還沒上漲到強阻力位,莊家就已經跑了,留下散戶在山上站崗。利用大宗交易系統來給散戶設套,只不過是主力過去慣用伎倆的翻版。如果個股在大宗交易系統上榜后就迅速下跌,基本上可以懷疑主力是有預謀的。
3 對倒分倉建倉
通常我們可以看到某只股票在大宗交易中經常出現同一個營業部或者機構之間互為買賣,這如何解讀呢?通常這種對倒"主要是為另一些機構完成"分倉"或"建倉"工作。"比如指數型基金獲準發行,這些基金一旦成立,必須對進入滬深300指數的股票進行一定量的配置。如果通過二級市場大量買入,容易推高股價,提高購買成本。而在大宗交易市場上買入,既有一定折價,又不影響二級市場價格。QFII建倉也是一樣,當一批股票被打包出售,并被某一營業部或交易單元集體買入的時候,應該就是在幫助另一機構建倉或分倉。
